介绍 Mysql-InnoDB 事物学习

文 / @UTHEME

介绍Mysql-InnoDB事务学习

在Mysql数据库中,事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特别是在开发复杂的应用程序时,需要对数据库操作进行事务管理,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。本文将介绍Mysql-InnoDB事务相关的基本概念、特性、类型、实现方式以及隔离级别等内容。

事务的基本概念

在数据库操作中,事务是指一组逻辑操作,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,要么全部执行失败。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操作失败,则会回滚所有操作,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。事务有四个基本属性,称为ACID:

- 原子性(Atomicity):事务的所有操作被视为一个整体,要么全部执行,要么全部回滚。
- 一致性(Consistency):事务的执行不会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。
- 隔离性(Isolation):多个事务之间相互独立,每个事务的执行都不会对其他事务造成影响。
- 持久性(Durability):一旦事务提交,它所做的所有更改都将被永久保存到数据库中。

事务的类型

在Mysql中,事务有以下类型:

- 扁平事务:也称为简单事务,是指一个事务中只包含一组操作。
- 带有保存点的扁平事务:在一个事务中,可以设置多个保存点,并可以回滚到先前设置的保存点。
- 链事务:也称为批量事务,是指多个事务按顺序执行,并将前一个事务的结果传递给下一个事务。
- 嵌套事务:是指一个大型事务内部包含多个子事务。子事务的执行顺序可以在父事务中进行控制。

事务的实现:

在Mysql中,事务的实现主要涉及redo与undo。

redo:在Mysql中,redo log是一种物理日志,用于记录事务对数据的更新操作。redo log保证事务的原子性和持久性,因为它是基于物理日志,不依赖于实际数据。当事务执行时,所有更改将首先被记录到redo log中。然后,更改将被应用到实际数据中。如果系统发生崩溃或宕机,可以使用redo log来恢复未提交的更改。

undo:在Mysql中,undo log是一种逻辑日志,用于记录事务中对数据的更改。每个undo log条目都包括对应更改的原始数据和用于撤消该更改的逆操作。如果需要回滚事务,则可以使用undo log将操作撤消回原始数据状态。

事务的持久性

在Mysql中,事务的持久性由redo log实现。redo log中的更新操作将被写入磁盘文件,并且默认情况下,每次事务提交都必须执行fsync操作来确保更新已被写入磁盘。这确保了在系统宕机或崩溃时,不会丢失任何提交的更改。

事务的隔离级别

在Mysql中,事务的隔离级别指定了多个事务如何在数据库中并发执行。Mysql支持四种隔离级别:

- READ UNCOMMITTED:使用查询语句不会加锁,可能会读到未提交的行(Dirty Read)
- READ COMMITTED:只对记录加记录锁,而不会在记录之间加间隙锁,所以允许新的记录插入到被锁定记录的附近,所以再多次使用查询语句时,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(Non-Repeatable Read)
- REPEATABLE READ:多次读取同一范围的数据会返回第一次查询的快照,不会返回不同的数据行,但是可能发生幻读(Phantom Read)。
- SERIALIZABLE:InnoDB隐式地将全部的查询语句加上共享锁,解决了幻读的问题。

总结

事务是Mysql数据库中保证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机制。在Mysql中,事务的实现是基于redo和undo日志的,保证了事务的原子性、持久性和一致性。此外,隔离级别支持READ UNCOMMITTED、READ COMMITTED、REPEATABLE READ和SERIALIZABLE四种隔离级别,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。

添加UTHEME为好友
扫码添加UTHEME微信为好友
· 分享WordPress相关技术文章,主题上新与优惠动态早知道。
· 微信端最大WordPress社群,限时免费入群。